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mito
查看: 1611|回复: 3

【艺术教育】走进音乐的世界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599

回帖

2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41021
发表于 2018-4-27 06: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艺术教育】走进音乐的世界

走进音乐的世界
每天我们都经意不经意、主动、被动地接触大量的音乐……
但这门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艺术,也正是给人困惑最多的艺术。
关于音乐,要问的问题太多,要讲的话题也太多。
在这样一个短短3小时的讲座中,在这样一个薄薄的小册子中,我们提供哪些东西,能够使大家最感困惑的问题得到解答,能够把大家引进音乐艺术的世界呢?
这个讲座以音乐美学与心理学为基础,解答关于音乐最本质的,也是人们困惑最多的几个问题。
一、音乐何需懂
音乐的基本美学属性
春秋时期,有一个叫俞伯牙的人,琴弹得特别好。有一天,伯牙弹琴的时候,来了个叫钟子期的砍柴人。子期听了伯牙的弹奏,就说“峨峨乎若泰山”,伯牙觉得十分惊讶,因为他正在表现高山;于是伯牙再弹一曲,表现流水,子期听了,就说“洋洋乎若流水”。伯牙很是惊讶,不管他弹什么,钟子期总能听出其中的意思,于是两个人成了好朋友。
不久,钟子期去世,从此再没有人能够听出俞伯牙演奏的音乐表现了什么,俞伯牙十分伤心,把琴摔了,发誓终身不再弹琴。
这个故事留下了“知音”难觅的千古佳话,“高山流水”的成语也由此而来。
在“高山流水”这个故事中蕴含着一个音乐审美观念:
能听出音乐表现内容的人,才是合格的欣赏者;“懂音乐”的人,是能听出音乐表现内容的人。
在以往的音乐欣赏手册上,唱片套、节目单上,电台、电视台的音乐节目里,乃至各个层次的音乐教材中都包含了大量的“乐曲解说”。当听众“按图索骥”,照着这些乐曲解说的内容去理解音乐时,往往是一头雾水,什么都听不出来,于是越发觉得是因为自己“缺少音乐细胞”,而无法听懂音乐,是不可救药的“乐盲”,因此慢慢变得越来越没有信心,对音乐兴趣全无,再也不去接触这类音乐了。
但在欣赏歌曲时,因为词的作用,人们就不会有“听不懂”的困惑,所以听歌曲的人,就比听纯音乐的人数量多得多。
为什么音乐就那么难“懂”呢?
音乐美学原理告诉我们,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其构成材料——音响——有两个基本特征:
它没有“视觉造型性”;第二,它没有“语义符号性”。
没有“视觉造型性”,决定了音乐不能像美术那样直接表现场景、形象等视觉性内容;没有“语义符号性”,决定了音乐不能像语言那样直接传达明确的思想、哲理等概念性的内容。
正是音像材料的这两个基本特征,造成了人们普遍有“听不懂”的困惑,造成了“知音难觅”的现象。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仅仅是普通听众有“听不懂”的困惑,事实上,专业音乐工作者和资深的音乐爱好者也听不出来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
实际上,造成人们“听不懂”音乐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听众的音乐欣赏水平差、缺少“音乐细胞”,而是有着复杂的综合原因。
广为流传的“高山流水”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审美观念,人们总希望用视觉形象与语言逻辑去把握世界的本能倾向,加之以乐曲解说为核心内容的音乐普及与教育工作,造成了人们在音乐欣赏中产生一种意愿:总是力图从音乐中“听”出视觉性、语义性的表现内容。但音乐音响材料的基本特征却决定了,音乐本身不能直接传达那些视觉性和语义性的内容。
主观上,人们抱着想“听懂”音乐的愿望,客观上,音乐无法直接传达各种视觉性与语义性的内容,二者之间的矛盾,是造成人们产生“听不懂”音乐这一困惑的主要原因。
其实,那些专业音乐工作者和资深音乐爱好者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往往并不刻意地去追求理解音乐的表现内容,不受“听不懂”音乐观念的困扰。在听音乐的时候,即便不知道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也不会影响他们欣赏音乐的美,感受音乐的魅力。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不一定非要从音乐作品中听出明确的形象、场景、故事、思想、哲理等等这些视觉性和语义性的内容,——没有必要用文学化和美术化的方式来解说音乐。
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总想从音乐中听出文学化、美术化的表现内容是音乐审美的误区。正是因为这个误区,给人们欣赏音乐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其实,不管听什么音乐,觉得好听、舒服就已经是音乐审美活动的价值与收获了。
请大家记住一个口号:音乐何需“懂”!
二、如何“懂”音乐
音乐表现的机制
大量的音乐让人无法听出来表现了什么,这是事实;然而,人们在音乐欣赏中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视觉与情绪、情感的感受、思想哲理的领悟,也同样是事实。
为什么音乐——这样一门纯粹听觉的艺术——可以使人产生听觉之外的感受呢?
让我们来继续分析……
请大家注意下面这些日常语言中的说法:“高音”、“低音”、“明亮的声音”、“深沉的声音”、“圆润的声音”、“尖锐的声音” ……略加注意就可以发现,人们用大量描述其他感官感觉的词汇,去描述对声音的感觉。
高、低是描述空间高度的,亮、暗是描述视觉明度的,圆、尖指的是视觉的形状,深沉则是空间与重量的结合……
这种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却不为人们注意的现象正是一个重大的心理学现象——联觉。
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联觉”的反应机制;当一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同时也会连带的引起其他感觉器官的感受。
比如:当振动频率快的空气波动作用到人的听觉器官时,人们会产生听觉反应——听到一个声音,不止于此,同时也还会产生空间上“高”的感觉——所以人们才会把这个声音称为“高音”,不仅如此,它还让人产生了视觉上“明亮”的感觉,形状上“小”的感觉,重量上“轻”的感觉,运动上“灵敏”的感觉,以及令人有情绪上“兴奋”的感觉;反之,当振动频率慢的空气波动作用到人的听觉器官时,“低音”的刺激也使人产生视觉的“暗”,形状的“大”,重量的“沉”,空间的“低”,运动的“笨拙”,情绪的“抑制” ……
除了声音的“高”、“低”之外,声音的“强”、“弱”也可以与能量大、小的感觉发生联系;所有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时间与节奏的特征的感觉之间都具有联觉反应,时间、节奏与空间的延展、物体的形状、重量、运动状态具有感觉上的相通性;声音的听觉统一性程度被人们感受为“和谐”、“紧张”,而这两种感觉实际上也发生在其他感觉系统对统一性的体验中,视觉、内心情绪感受、认知判断中都存在着让人“和谐”还是“紧张”的体验……这些来自不同感官之间的共同的体验正是“联觉”的心理现象。
作曲家正是以这种“联觉”的感受为依据,选择与组配音响的结构形态,从而实现了表现各种内容的目的。
能想象一下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是什么样的吗?
音高?——应该是低音;速度?——应该是慢速;旋律的进行方向?——应该是下降的旋律。肖邦的《葬礼进行曲》正是这样的。
联觉得心理现象是人类普遍的心理活动规律,而非专为哪一个人、民族、文化时代所独有,亦并非在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形成。这就是为什么这首《葬礼进行曲》无论是肖邦时代,还是21世纪的人们,无论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能够从中体验到悲伤的情感。河北民歌《小白菜》,不仅大人听了要流泪,小孩听了也伤心;《江河水》原是一首中国东北地区的民间乐曲,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在听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的这首乐曲时,他并未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不“懂”此曲,而是被感动得流下眼泪……
“音乐是世界的语言”这句名言背后的道理与依据就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普遍拥有的“联觉”反应规律。
从这一角度讲,每个人先天都生就了“音乐细胞”,人人都可以“听懂”音乐,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去捕捉、体验“联觉”的感受,没有让联觉的反应激活我们的想象与思考而已。
“我在音乐中有时也能找到点感觉,可是我的感觉对吗?”
“我也不知道作曲家创作的表现意图,我的理解是不是‘错’了呢?”
“我在音乐中有时也有很多感受和联想,可是一看乐曲解说,十有八九都不一样!总也理解不对,让人沮丧的很!”
……
这是很多听众的想法与困惑!
三、音乐理解何需“正确”
音乐理解活动的特征
担心“理解错误”又成了妨碍人们去欣赏音乐的另一个障碍!
个人的感受与乐曲解说内容的不同,成了让人在音乐艺术的世界面前产生受挫感的又一个原因!
其实,音乐心理学对联觉规律的研究,一方面是我们认清了音乐能表现什么,同时也是我们认清了音乐不能表现什么——音乐仅仅能够表现那些和它的音响形成了联觉对应关系的东西,凡是不能与音乐构成联觉对应关系的东西,音乐都无法表现。
比如家具、水果、人的相貌,这些明确、具体的视觉的样式,音乐无法表现;比如,自由、平等、经济、法律、财政、教育……,这些没有明确感性特征的抽象的概念,音乐也无法表现。
音乐所能表现的东西,必须要能够与声音的高低、强弱、张弛、节奏与速度等方面形成联觉上的对应关系,否则即便加上文字标题,给出语言解说,配上美术图片,人们也不能从音乐中感受到那些内容。
在这里我们要指出一个事实:绝大多数的乐曲解说词都包含了很多解说者个人主观臆想的成分。
乐曲解说作者,在写解说时,主观臆想地编造了音乐根本没有办法表现的内容。这些主观臆想出来的内容一方面误导了听众的理解,使听众因为听不出这些内容而感到沮丧,另一方面也让人产生了音乐“高深难懂”的印象,而这些印象都极大的妨碍了人们去接近这门艺术。
还有这些作品的标题也并非是作曲家给的,而是后人加上去的。没有人知道这些后人加上去的标题是否与作曲家的创作初衷相吻合。
还有的作品的曲名,与表现的内容没有关系,而仅仅是为了表明创作时的其它情况。
作曲家有时也乐于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玄”的名字,给人留下深奥、神奇、玄妙、高深莫测的印象。
所有这一切到了听众哪里最终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听不出来”这些内容!而这是很多人产生了“自己没有音乐细胞”的沮丧、挫败感,产生了音乐艺术“高深莫测”、“神秘玄奥”的印象,进而对其敬而远之。
我们要指出的另一个事实是:在音乐的欣赏中,同一首作品,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是很正常的!
实际上,对同一首作品,往往演奏家之间的理解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每个人都可以在音乐的欣赏中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想象、个人的人生感受投射到音乐中去。作为普通的音乐欣赏者,更没有必要在乎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是否与作曲家的创作初衷相吻合。
我们在这里提出另一个口号:
音乐理解何需“正确”!
总结:担心“听不懂”的障碍,把一大批人挡在了音乐艺术的大门之外;担心“理解的不对”的障碍,又把一批人推出了音乐艺术的大门。
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强调“音乐何需‘懂’”,“音乐理解何需‘正确’”,就是因为“要听懂”、“要正确理解”这些要求,使听众背上了沉重的“理解”负担,也限制了听众的审美想象力,妨碍了享受音乐这门伟大艺术的机会。
四、音乐欣赏的基本方式
音乐欣赏的三种基本方式
那么什么是音乐的欣赏方式呢?
首先,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用听的方式体验纯音乐自身的美是音乐欣赏最基础、最重要的方式。
在大多的情况下,作曲家并没有透露其音乐作品的表现意图,有时即便有一个标题,乐曲的绝大部分也是没有说明的。
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历史上,有大量的作品都是“无标题音乐”。比如,贝多芬除了第三交响乐《英雄》、第五交响乐《命运》、第六交响乐《田园》这几部交响乐有标题之外,他的第一、第二、第四、第七、第八交响乐都没有标题,莫扎特写了40余首交响乐,海顿写了100多首交响乐……作曲家都没有留下关于音乐作品表现意图的说明。
在这些作品中,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并非是想表现某种音乐之外的内容,而是想表现自己内心中对一种纯音乐的审美理想的追求。
其实,音乐行家和那些资深的音乐爱好者们,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也正是以体验纯音乐自身的美的方式来欣赏音乐的,而并不太去想音乐到底“表现”了什么内容。
其次,音乐是情绪的艺术。人类难以言传、无可名状的情绪世界活动的感受,是音乐艺术最擅长表现的领域。
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构与音乐的运动形态具有天然的“同构性”,因此情绪与情感的活动感受,成为音乐艺术最擅长的表现对象。没有哪门艺术,能够像音乐那样,如此直截了当、细腻微妙、动态即时的表现人类内心情绪与情感世界活动的感受。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情绪的感受是音乐欣赏中必然要发生的体验。在音乐的欣赏中体验这种微妙的情绪感受就是音乐欣赏的关键性心理活动。
音乐起始于语言终止的地方!
音乐是从心灵说向心灵的语言!
第三,音乐带给人的感受很多,以联觉为引导,积极的联想、深沉的思考可以强化音乐审美的感受。
在音乐的欣赏过程中,因为联觉的作用,音乐可以进而激活广泛的联想。这些联想带动了一系列思维活动,激起相应的经验回忆与思想认识,从而带来更深刻的哲理感悟,更广泛的内心体验,产生更为复杂、综合的审美体验与思想认识,进而反过来又强化了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审美体验。
带有内容理解的音乐欣赏虽然并不经常发生,但这样的欣赏方式往往比单纯的听觉感受来得强烈得多,感人至深得多。
所以我们一方面强调“音乐何需‘懂’”,但同时也要指出,音乐带给人的感受不仅仅是纯听觉性的。广泛的联想,深刻的理解,强化了音乐审美的体验,深化了音乐艺术的价值。
五、“曲高”为何“和寡”
“严肃音乐”难以接受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严肃音乐”就不像轻音乐那样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呢?
“曲高”为何“和寡”?“严肃音乐”为什么难以让人接受?这是一个音乐心理学的问题。
音乐作品的音响结构形态是有差异的,既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人的音乐审美能力也存在着高低差异。
一个音乐作品是否能够被听者所喜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听众在审美听觉上能够把握这个作品的音响结构。
决定一个作品是“严肃”的,还是“通俗”的,关键在于音乐的音响结构对人的听觉来说是否容易把握。
简单、鲜明、柔和、协和的音响容易为人们的听知觉所把握;反之,复杂、精微、刺激、紧张的音响则难以把握。要想感知与把握后者,需要人的审美听知觉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行。
这是“通俗音乐”之所以“通俗”——易于为大众所接受,而“严肃音乐”之所以“不通俗”——难以为大众所接受的根本原因。
由于人的听觉审美能力并非先天生就,而是需要培养的,因此,从审美能力的分布来看,能力越高人数越少,这是很自然的;相应的,从总体上看,越是复杂的艺术作品欣赏者也就越少,这是一种常态。
审美能力的发展是与经验直接相关的,而经验是与年龄相关的。因此,从总体分布上看,审美能力强的人相对偏向年龄较大的群体是可以理解的;反之,形态相对简单的艺术产品往往会拥有较大的受众群体,并且这个群体会以年轻人为主,这也是很自然的。
同理,音乐审美经验较少的人或“通俗音乐”爱好者,会对过于复杂的“严肃音乐”难以接受;而“严肃音乐”爱好者也往往会觉得通俗音乐过于简单、单调而不喜欢听,特别是无法全神贯注的去聆听通俗音乐。人类审美听知觉能力发展的进程是造成“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拥有不同受众群体的根本原因。
六、没有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
音乐与生活
那么,我们为什么非要听“严肃音乐”呢?
听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
听觉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餐馆进餐时的音乐……宜神定性,让人……
商场购物时的音乐……轻松惬意,让人……
居家休闲式的音乐……和谐舒适,让人……
放松休息时的音乐……平和宁静,让人……
工作劳动中的音乐……明快振奋,让人……
……
听觉环境不仅仅直接影响着人的听觉感受的质量,最重要的是,他还对人的情绪有极大的影响。
早晨……清爽爽的长笛曲提神醒脑,
下午……雄健的进行曲,振奋人的精神,
晚上……轻悠绵柔的催眠曲,平和精神,催人入睡,
……
音乐,通过影响人的情绪,进而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
音乐,通过改善环境氛围,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抗日战争中群众性的歌咏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爱国斗志……
军歌在激励士气上的作用早已为人所知……
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背景音乐,放松人的神经,通过调节情绪,降低情绪冲动激发犯罪的可能性。
……
音乐还具有很大的精神减压的作用……
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音乐,
不同的心情需要不同的音乐,
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音乐,
归为“严肃音乐”名下的一些伟大的经典作品,带给人的体验超越了简单的感官愉悦,使人产生心灵深处的感动与全身心的震撼。其细腻、微妙、丰富、强烈、复杂的程度,其带给人的审美感受的强度、深度、广度、都是通俗音乐无法相比的。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丰富多彩的音乐。
没有音乐的人生是遗憾的人生。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够像音乐那样给我们每个人如此自由、如此自我、如此广阔的精神空间,她让我们激动,让我们兴奋,让我们伤感,让我们无言……
还是让我们从听开始吧!
只要你开始去听,欣赏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审美口味自然就会提升。
就从现在开始,去欣赏“严肃音乐”吧!
七、人类失去艺术,世界将会怎样?
艺术与“感性素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而沉重的话题……
近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正在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
衣食无忧以后,人们开始去追求生活享受,开始去努力提高生活的幸福指数。
但是,许多人发现,经济富裕了,物质条件好了,可是期待中的幸福感受,似乎并没有如期到来。
为什么在这些人的生活中,幸福的感受没有随财富的增加而同步增长呢?……
因为他们缺少感性的能力!
作为一个完善的人,我们不仅仅要有获得幸福条件的能力,还要有体验幸福感受的能力。
要想获得幸福的条件,需要理性的能力。一个理性发达、头脑清楚,分析问题清晰,解决问题到位的人,往往会拥有更多的生存资源,从而拥有获得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
但是,要体验人生的幸福,还需要感性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面对美丽的大自然——视觉的美,视而不见;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中——听觉的美,充耳不闻;吃着珍馐佳肴——味觉的美,食而无味;闻着鲜花的芳香——嗅觉的美,嗅而不悦……那么他的生活也就失去了很多幸福的源泉。
体验幸福是需要能力的,感性能力是获得幸福人生的重要条件与前提;感性能力低的人,在生活中会错失生命历程中本应享受到的美好与幸福!
在人类的各种素质中,有一种素质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强调与重视——感性的素质!
感性的素质有两个方面构成:
一是良好的感性能力,二是对良好感性体验的需要。
没有敏锐的感觉,就感受不到生活之美;没有对良好感觉的需要,也就不会去追求、创造美的生活。
在同等物质生活水平与社会地位的条件下,一个感觉敏感、体验细腻、需要丰富的人,比一个感觉迟钝、体验麻木、需要单调的人的生命质量要高得多!
缺少感性素质的人是素质不完整的人。
感性的素质不仅仅直接影响个人的生活幸福,而且对人类社会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感性素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无处不在!
达到河流、湖泊、田野的污染,山体、植被的破坏……小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讲卫生……这些触目惊心、俯拾即是的环境问题,其根本原因都是国民缺少感性素质的具体表现。
为什么有人只注意经济增长不注意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为什么有人可以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
缺少了感性素质,人就会缺少对环境感性质量的要求!
缺少了感性素质,人就会在决定一件事情诸多要素的权衡中,忽略和放弃环境感性质量的要素!
大到拙略的城市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小到恶俗的室内装修,平庸单调、丑陋不堪的民用产品……
如果一个人缺少感性的素质,他就缺少享受与创造美的能力!
现在我们的生产力发达了,人民富裕了,但是国民的感性素质没有同步提高。
素质的提高,有赖于教育。
缺少感性素质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感性素质的培养,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
艺术教育培养人的感性能力,培养人对美与和谐发自内心、来自感官上的需要;这是艺术教育在人类发展中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功能。
让我们想全社会呼唤——
重视艺术!
重视艺术教育!
重视个人艺术素养!
这是一个关系到人生幸福、社会和谐与国家命运的全局性、基础性的大问题!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004

回帖

804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6Rank: 6

积分
8048
发表于 2020-2-19 12: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帖回帖是美德!谢谢虚拟宝库网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Archiver|手机版|

GMT+8, 2024-11-27 01:08 , Processed in 0.179579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